西南边陲蜀渝滇,中国汽车传统重镇。 作为我国当前几个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西南地区汽车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和企业实力强,尤其是产业链发展和配套设施能力强,已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汽车产业组织体系。从最小的零部件到最精密的零部件,本身具有机械制造和大型兵工厂的基础,这儿集生产、研发、贸易、博览、文化、教育、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摇篮。 而2012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第一轮校园行推广活动就来到了大西南,由赛事组织操盘者,赛事运营管理者,赛事运营服务者以及企业方科普专家、推广宣传者组成的校园行专家团穿越昆明-成都-重庆沿线,在产业发展的思辩中,找寻产业发展的思路,而在见识了西南学子狂热的方程式汽车梦想后,仿佛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西南汽车人的思考:打破穷文富武伪命题 在体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穷文富武”。先不提这四个字的辩证逻辑如何演绎,单单“穷富”两个字已经比较扎眼。而在与众多参赛选手的交流中也发现,家境好的学生能够借力更好的达成自己的造车梦和赛车梦。而贫困的学生除了学校固有的设施之外,很难得到更实战的锻炼。 这的确可能是一个伪命题。 用赛事组委会秘书长闫建来的话来讲就是,大赛有责任和义务为较为穷困的西南汽车新一代创造更好的平台,这份信念的延续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譬如昆仑润滑油和众多的汽车整车厂商,他们连续的公益助阵也为赛事加载了强劲的引擎。 其实昆仑润滑油的随队专家一语道破了该项赛事的真命题: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 此次润滑科普作为校园行重要的一个环节,旨在将汽车产业自主技术创新的产业协同概念做汽车新生代推广,而昆仑润滑油坚持自主技术创新,并与汽车整车厂商、知名高等学府产学研一体合作,此类举措也将成为产业开拓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方程式的思考:尊重规律终能赶超 经历过第一年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投石问路”,第二届的大赛在众多参赛选手眼里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除去精减车重、做强技术、选好润滑油之外,“大赛二年级生”对车辆和赛事更为精通,其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也比第一年参赛的学生更为鲜明。“这些参赛学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汽车行业的精英,必定都参加过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这就是大赛组委会的信念。 为了体现赛事的国际化,帮助中国大学生找到自身与国际水准间的差距,大赛还特别邀请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海外高校参赛。作为传统强队,慕尼黑工业大学给我们带来的震撼非同一般:无论是燃油经济性、速度还是技巧方面,都远超中国的参赛队伍,几乎全揽场赛单项冠军。 这一震撼不仅帮助中国大学生正视了自己与海外强队之间的差距,更给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要实现赶超,必须突破常规,打破陈旧理念,从而找到真正的产业发展出路。这并不是捷径,而是一步步从基础打好的千秋基业。娴熟的操作、执着的坚毅、不服输的拼劲,反复的论证,西南学子已经用实际行动,为落后和差距找到了赶超的注解。 事实上,要培养一种具有综合能力的汽车人才,必须要让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有机会和社会对接,将理论付诸实践。要实现这一点,除了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团队磨练和人脉协同,更需要企业、行业和教育业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营造开放的造车环境和相互借鉴、学习赶超的良好氛围。对于这一点,昆仑润滑油也深有感触:“不进则退,这不仅是对中国大学生的激励,也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鞭策。昆仑润滑油深信,只要尊重规律,勇于创新,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赶超,汽车强国之梦想终将实现!”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