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7月17日报道,壳牌公司计划退出卡塔尔的一个天然气项目,此举挫伤了卡塔尔提升其探明油气储量的努力。而就在今年年初,壳牌曾发布公司盈利预警的信号,引起石油行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壳牌在国际油气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其发展模式被很多油公司效仿和借鉴。因此,壳牌发布预警,与其说是壳牌遇到了经营困境,不如说是整个行业遇到了经营困境。 预警之后,壳牌高层对壳牌今后的发展模式适时做出了调整,主要有以下内容。近中期发展的重点产业包括天然气一体化经营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两个领域,目标是将其发展成未来公司发展的原动力,公司将利用在技术和管理,以及全球资产规模方面的优势发现更多的有竞争力的资源。长期战略是发展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以及北极、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的油气资源及重油;壳牌认为随着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的发展,这些地区将是未来重要的潜力区。
可以看出,发出盈利预警信号后,壳牌高层虽然对其发展战略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调整并不是对业已存在的发展战略特别是核心指导思想的否定,而是在原有的战略思想体系中注入了新的元素,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理念,具体表现为在继承原有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投资控制、风险控制、投资回报和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
壳牌在其2013年公司年报中提出,2014年公司要将投资的85%用于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上游的发展重点是发现更多的油气储量。可见,无论是过去几年、近中期还是中长期未来,壳牌发展的重点始终没有脱离上游。壳牌并没有因为上游发展难度加大及盈利能力下降而放弃发展上游,只不过是在提出新时期重点发展上游业务这一目标没有改变的同时更加强调投资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和约束条件,从而使得上游发展规划的节点与力度有所变化。
在新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壳牌的经营“战术”特别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投资决策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程序上都在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从其2013年的企业年报披露的信息中便可得以体现,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压缩投资规模。为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确保投资回报水平,壳牌提出了谨慎投资的发展策略。壳牌计划于2014年开始压缩投资规模,上游以及下游的投资规模将受到严格限制。2013年公司资本支出达到了460亿美元,2014年公司计划投资370亿美元,较2013年减少90亿美元,降幅达到20%。
二是严格执行现有资产的“瘦身计划”。改变项目资产组合,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本来就是壳牌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传统法宝之一。在未来的公司资产管理工作中,壳牌将再一次运用这一手段,不过这一次的核心是“瘦身计划”。2013年壳牌高层已经做出了剥离位于北美的部分页岩油气资产的计划。2014年,壳牌还将出售部分澳大利亚煤层气资产及wheatstone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的部分股份。在剥离上游非常规油气资产的同时,壳牌对下游领域也将进行不同程度的剥离。具体表现为壳牌计划部分剥离位于捷克的炼油业务,同时视项目完成情况出售位于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资产,对位于德国的炼油产能也考虑予以剥离。
三是强调特色和成熟技术的应用。壳牌认为,在压缩投资条件下追求效率与良好的财务变现,一方面要依靠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要注重新技术的创新以及推广应用。众所周知,深海油气勘探技术以及浮式LNG装置技术是壳牌公司特色和核心技术的一部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中,壳牌准备大力推广和应用该两项技术,帮助公司提升经济效益。
四是更加注重看得见的机会。为提升近期公司财务业绩和表现,壳牌正在考虑减少回报不佳的北美页岩气项目投资,将重点集中到有利于发挥公司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投资项目,做自己擅长做且能够看得见利益回报的事情。
五是对未来发展的筹划予以严格的财务约束。虽然壳牌在近期目标中更加注重看得见的利益,但壳牌并未放弃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只是放缓了步伐,投资决策方面更加趋于严谨。壳牌公司明确提出在今后的投资决策中将严格遵从资本的运作规律,严格项目评价机制,将项目潜在投资回报水平作为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
壳牌所遇到的盈利能力下滑问题在整个石油行业里具有一定普遍性。其他大型石油公司虽然没有类似的发布盈利预警的行为,但不等于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而作为企业,任何时刻都需要关注生存与发展两大核心问题,对于壳牌这样的大牌企业也不例外。壳牌在其预警之后的经营调整中披露的一切投资决策围绕提高投资回报水平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的思路,实际上就是遵从了这样的法则。
对于企业而言,既要重视长远利益,也要重视当前利益。某种程度上讲,当前利益更重要。当前利益处理不好,企业经营业绩下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壳牌新任掌门人指出,公司有必要将资本与技术投入到回报更为丰厚的领域,而不是愿景更好的领域,充分体现出壳牌对看得见的经济利益的追求。
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开放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国家石油公司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在此形势下,学习和借鉴壳牌等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必要的。每一家公司在做投资决策时,相信都会有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初衷,但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做得到。有相当多的公司在海外拿到了资源,但是没有经济效益,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
市场是公正且残酷的,业绩是市场对于企业决策行为最好也是最真实的评价。壳牌公司根据市场反馈和业绩变化对自己的战略和管理思路做出调整,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纠错行为。
这一纠错过程被赋予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快速调整以适应市场,二是坚持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于众多正在走向或已经走向国际市场的新兴国家石油公司而言,要解决资源与效益的矛盾,或许壳牌的纠错机制最值得借鉴和学习。 (责任编辑:esl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