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润滑油代理商网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在线客服 邮箱登录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全球石油市场稳中有变

时间:2014-06-09 14:24来源:未知 作者:support 点击:

    今年以来,全球石油市场既受到一些可预期因素的影响,如美国石油产量增长、欧美经济复苏,也受到乌克兰危机升级等一些突发事件的波及。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石油市场价格走出了怎样的一波行情?供需格局和贸易格局又有哪些变化?具体到我国来说,石油产品市场情况如何?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国内石油炼化行业又在进行怎样的布局?
  对此,普氏能源资讯的多位专家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球原油供需基本平衡,价格走势趋于稳定,波动幅度收窄。北美地区原油生产、消费实现独立且成品油的出口不断增加,亚洲成品油需求增长强劲但炼化产能也在急剧扩张。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今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在2%左右,成品油的净进口下降。在市场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国新建大批炼化项目主要是进行结构性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炼化中心,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效率。
  受多重因素影响,普氏能源资讯介绍,今年全球石油市场有三方面值得关注。首先,在价格方面,通过跟踪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的走势发现,全球原油价格走势趋稳,即波动幅度收窄。普氏能源资讯解释,主要原因是当前原油供需基本平衡,同时市场对于乌克兰危机也没有作出过于剧烈的反应。记者注意到,原油需求波动幅度也在收窄,基本上每天增加约100万桶。供应端相对宽松,由于对伊朗制裁放松和来自美国、伊拉克及非洲的新增原油,全球原油供应每天增加150万桶。
  其次,全球原油及成品油供需格局出现变化并改变了贸易格局。在北美洲地区,原油的供需逐渐与全球独立开来,实现了自给自足。成品油大量出口,已成为全球主要供应者之一。目前主要出口中南美洲地区,未来随着巴拿马运河航道扩运,将更多出口亚洲地区。在欧洲地区,原油的需求在收缩,对成品油的进口在扩张。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原油和成品油的供应和需求均在增长。
  普氏能源资讯分析,美国页岩油气的供应使北美地区不再需要大量进口原油,实现了生产、消费的独立。从2010年11月起,美国成为成品油的净出口商,且出口量不断增加。欧洲对原油需求的减少,主要是因为2008年以来,当地很多炼油厂因利润低甚至亏损而被关闭。值得关注的是,与欧洲情况不同,亚洲和中东地区炼油产能在大幅增加。据预测,中国在2012年至2016年间将新增炼化产能近250万桶/天,中东地区约为200万桶/天。
  最后,韩国有可能成为北亚新兴石油交易中心。目前全球有休斯顿、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安特卫普)和新加坡三大石油市场。一个地区要成为交易中心应具有较强的商品流动性、良好的市场开放性和较高的市场透明度。“新的交易中心要有它存在的理由,一个是市场准入,还有就是高效的解决方案。如果对于亚洲来说,重要的是它的清算。”普氏能源资讯亚洲和中东石油市场编辑总监杨帝·鲁什福斯(Jonty Rushforth)表示,韩国是全球主要能源进口国和成品油出口国之一,其存储设施实行商业化运作,存储能力也在不断扩大。对于中国会否也成为一个新兴的交易中心,鲁什福斯表示,一个现货市场的崛起需要很多年,他正在密切关注这个趋势。
  具体到中国石油产品市场,普氏能源资讯石油部门高级市场分析师周小艺介绍,去年中国的石油表观需求增长为2.3%,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今年石油表观需求增长可能下降到2%左右,成品油的净进口进一步下降。从进口油品的具体构成看,燃料油需求处于下滑状态,今年第一季度表观需求同比下降10%至960万吨。由于民用市场的需求和一批丙烷脱氢(PDH)项目上马,液化气的进口量将增加。“中国首先会考虑的是俄罗斯或者周边地区提供过来的天然气,大部分还是用来发电。”普氏能源资讯石油部门全球编辑总监戴夫·厄恩斯伯格补充道,虽然中国对天然气有很大的胃口,但并不一定能替代石油的地位,未来很多年中国的石油消费还会持续增加。

何玩转手机,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有效工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了解润滑油行业行情?了解润滑油营销模式?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商机苑-润滑油信息”与“商机苑商学院”点击关注!

何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有效工具,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了解润滑油行业行情?
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商机苑”分别点击:“商机苑-润滑油信息”“商机苑商学院”“商机苑-设备润滑管理咨询”,并关注!
(责任编辑:Qiu)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润滑油代理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注有原创或文章出处,转载请注明来源:润滑油代理商网
------分隔线----------------------------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  合作伙伴  │客户服务  │  帮助中心  │  交换链接  │  信息反馈

Copyright © 2006-2014 中国润滑油代理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39529号